读了本章,要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,同时还要懂得不懈努力追求,积少成多,终究会取得成就。
读史致用
愚公移山
《列子·汤问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,说太行、王屋两座大山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、黄河北岸的北边,它们四面各七百里,高达七八千丈。
在北山脚下住着一个叫做愚公的老人,他的年纪近九十岁了,他们一家人面对着山居住着,一直住了很多代。因为大山把道路阻塞了,祖祖辈辈都要绕道而行,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有一天,愚公把全家人都召集起来商量说:“我们全家人团结一致,用尽全力铲平这两座大山,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,到达汉水南岸,你们认为好不好啊?”家人都表示赞同他的意见。但是愚公的妻子还是有些疑惑,她问道:“仅凭您的力量,连魁父这样的小土丘都难以削平,又能把太行、王屋这样的大山怎么样呢?而且挖出来的土石我们又该放到哪里去呢?”于是家人纷纷说道:“把挖出来的土石扔到渤海之滨、隐土的北面去啊。”就这样,全家人达成了一致意见。愚公带领子孙开始挖山修路,他们用箕畚把土块运到渤海的边上。邻居寡妇家有个孤儿,没多大年纪,也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挖山运土。因为路程遥远,寒暑交替才能往返一次。
河曲的智叟看到愚公的行为之后,讥笑着对愚公说:“你真是个老糊涂啊!就凭你剩下的一点年头和几两气力,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铲除几根,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?”愚公听了长叹一声说:“没想到你的思想顽固到如此地步,连人家寡妇家的小儿子都不如啊!即使我死了,还有儿子在呀;儿子又生孙子,孙子又生儿子;儿子又有儿子,儿子又有孙子;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,可是山不会增加高度,何愁铲除不了呢?”河曲智叟一时哑口无言。
后来山神听说了愚公移山这件事,怕他不停地挖下去,真把山铲平了,于是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。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,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将这两座大山背走了。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,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。从此,冀州的南部,直到汉水的南面,再也没有大山阻隔了。
点 评
这个故事是中华民族家喻户晓的,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故事以“愚”与“智”作对比告诉人们,无论做什么事情,都要有恒心和毅力,日积月累,历时长了自然就会有成效。